新闻  |   论坛  |   博客  |   在线研讨会
EDNchina的未来?(四)
bjtiger | 2011-05-03 10:13:04    阅读:3431   发布文章

“壹+壹”通常不会大于2

放眼电子产业企业间的并购案,大致有两类:一是大吃小,可以表现为壹+1;二是大吃大,可以表现为壹+壹。
在第一类大吃小的企业并购案中,大企业看中的大多数是小企业的创新技术,通过收购可以很快实现新市场的侵入和扩张,从而达到增强竞争实力的目的,这种并购的案例往往相对容易实现“壹+1》2”的结果。

但是在第二类大吃大的企业并购案的结果却有很大不可预料性,由于无论是规模还是历史,两个壹之间可能不相上下,特别是当两者曾经存在竞争关系状态下,此时企业文化的融合将决定着两者相加的结果,另外现有市场的重叠也会抵消一部分新开辟的市场空间。如明基收购西门子手机业务、联想收购IBM笔记本电脑业务、TCL收购汤姆逊等案例就是论据,刚刚发生的TI收购NS,笔者认为同样需要时间检验,虽然TI一再强调看重的是NS在新能源领域的突出表现,但是两者在电源管理市场上市场占有率毕竟是占据前两位的供应商,处理重叠的产品线和市场肯定也是一件令人头痛的事情。

这个时候,壹+壹的结果基本不会大于2。

具体到笔者所讨论的电子业媒体业演变现状的主题,eMedia收购EDNChina显然具备“壹+壹”的特征,当然具体法到媒体本身,一个“壹”是指EET,另一个“壹”是指EDNChina。
据近几年IDG最新电子业媒体广告分析报告数据,EET、EEPW、EDNChina一直占据着前三甲的位置,虽然排名顺序每年都会互有变动,但是这三家电子媒体始终不相上下。这次EET与EDNChina现在归于同门,显然属“强强联合”之列。

从第三方的立场审视这一并购案,“壹+壹”的结果如何,需要决策者处理好下面几个难题:

一是文化融合。
几年来EET与EDNChina在中国市场上虽然竞争搏杀激烈,但是各自的表现出来的企业文化却差别巨大。据笔者本人的感受,EET的发展中明显带有一种“狼”性特征,他们的员工往往有一种“舍我其谁”的自我良好,往往喜欢先入为主,大有“一览众山小”之势;而EDNChina的文化基因中则带有更多的“儒家风范”,始终保持着一种“谦逊”。现在两者皆归于eMedia旗下,两种文化是否各自保持独立,还是融合后形成第三种企业文化,这决定着“壹+壹”的结果。

二是平面媒体的读者群区分。
作为排在前三甲之列的电子媒体,两者的读者定位都是面向电子工程师,而读者群的重叠不可小视。这种重叠对于免费阅读杂志的读者来说,可能影响不大。但是对于广告客户来说,非常关心两者读者群的重叠部分,以往会在EET和EDNChina两本杂志均要投入的广告,现在可能就要考虑到这一块重叠的读者群,不再两者同时投放广告,或选择EET或选择EDNChina,从而减少总的广告投放。

三是在线媒体的整合。
原来分属两本杂志的在线媒体,现在也要归于同一老板管理。在网络世界里的一个原则就是“只有第一,没有第二”,那么EET和EDNChina的网站,谁当第一,谁当第二呢?
EDNChina号称拥有40万注册用户,EET的注册用户相信也不会少于这个数字,同样的问题,广告客户也会非常关心,两个40万中有多少是重叠的呢?另外,广告商对于在线媒体的选择原则不同于传统的平面媒体。对于传统的平台媒体,广告商往往是先看读者定位与定位细分,然后再“雾里年花”般地参考一下发行量,然后多点开花地进行广告投放。而对于全新的在线媒体,功能、PV、UV、impression等等衡量一个网站是否拥有影响力的指标,将被广告商重点关注,在参考在线媒体的定位条件下广告商可能只会选择排名在前两位或者三位的网站进行投入。
同样以工程师为定位目标的EET、EDNChina在线媒体,广告商的选择可能只会有一个。
因此,“合二为一”可能是eMedia专心打造电子设计行业门户网站的最佳选择。

综上,基于平面媒体受到在线媒体冲击下的大背景下,eMedia收购EDNChina是电子媒体开始转型与变革的代表性事件,是信息传播领域的一次探索。作为从业者,我们有理由加以关注,祝愿这次整合成功,实现“壹+壹=11”的最理想结果。

昨天喝高了,啰嗦了一大堆,不知所云。

*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

参与讨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fellow  2011-05-05 10:36:55 

分析的有理,好像现在所有行业都看重了面的大小,先把规模弄上去成了硬道理,不管怎样,还是希望大家都越来越好。

推荐文章
最近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