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论坛  |   博客  |   在线研讨会
体会“年”的内涵
bjtiger | 2010-01-25 15:47:20    阅读:4956   发布文章

日子过得可真快,再过20天,就“过年”了,虎年吉祥!

这些年来,关于“年”的文化与对“年”的理解的讨论,一直持续着。然而,对于像我一样的中年人,虽然文化部门一直在倡导着“年”的文化,但是却感觉“年”味越来越谈了,“过年”似乎只剩下了“放鞭炮”与“贴对联”。

可以说,我们的父母辈,很好地完成了“年”的文化传承,但是到了我们这一代,却在漂泊与奋斗中,忘却了“年”的味道。

记得前些日子北京电视台首都经济报道节目中,随机采访行人:年是什么?虽然其中有人的回答看似很有文化:“年是一种怪兽”,但是这种从书本上得来的答案,却未必是真实的感受。虽然多年前我就知道了正确的答案,但是“年”带给我的感受,却远不及懵懂无知的童年时代,我对“年”的理解与享受。

算算来北京已经13年了,也已经有6、7个年头没有回东北老家过年了,虽然北京每年都会为春节组织众多的庙会和文艺演出等丰富的内容,但是我还是没有找到北京的“年味”。

昨天,偶尔在电视上看到了“春节文化论坛”的重播,其中舒乙、冯骥才、王蒙等对“年”的讨论使我大受启发,我找到了在北京没有体会到“年”味的原因,对“年”有了新的认知与理解。

舒乙说,“年”从传统意义上说,它是家庭的,从初一到十五,这段时间所有的人要集中忙家里的事,甚至从腊月二十三到二月初二,人们都不会去想太多社会范围内的事情。想想小时候,一大家子人聚在一起,无论是包饺子,还是打纸牌,大家都有说有笑,每个人都会为难得一聚而高兴,相互诉说过去一年的得与失,畅谈新的一年的目标与愿望。从初二开始走亲戚,为下一年的感情进行沟通,如果不小心落下一家,那是要被人家挑理的。

正因为如此,“年”应该定性为集体活动,应该是亲人相聚的集体活动。但是无论是北京的庙会,还是音乐会,可能都不符合这样的特征,难以想像一个10几个人的家庭集体去听音乐会。从这个意义上讲,春节联欢晚会在功能上却是相当恰当的,一家人可以围坐在电视机前,共同欣赏晚会的节目,因此春节联欢晚会传承多年的实质就在这里。

因此,我个人认为,春节就要在家里过,要跟亲人在一起。年夜饭是一定要在家里吃的,而且这顿饭要大家一起做出来。那些利用春节出游的人们,只能称之为旅游而已,而不能冠名为“过年”。

如果那样,就误解了“年”的涵义。

*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

参与讨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wangying  2010-02-03 09:44:31 

在过年时,大家可以像老年人一样放松、享受一下。想想人为什么奔忙?有那么多的欲望、心机?因为没有就不进则退。整个社会好像就是亢奋、激进的漩涡。

推荐文章
最近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