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月10日,中国的半导体业惊雷一响:中芯国际宣布,其创始人张汝京因个人原因离职。
我想,这一消息在全球的代工业也一定会惊起波澜。
遥想当年,张汝京携一公文包奔跑于京沪两地,最终2000年2月在上海创立了中芯国际集成电路有限公司,2004年3月17日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一举使得中国成为世界芯片制造业的聚光灯下的焦点之一。中芯国际的出现,犹如给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打了一针****,各路资本蜂拥而至造就了中国集成电路产业5年的空前繁荣,缩短了中国与世界的整体差距。
然而仅仅9年后,张汝京黯然离职,此时中芯国际刚刚经历了以服输为结局的又一场与台积电的官司,同时这家公司已经连续10个季度亏损,何时扭亏不得而知。然而,在全球经济不佳的环境下,如果因为业绩不佳这个原因导致张的离职,有些说不过去。所以,其背后肯定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我们现在先重新回想一下张汝京离职前后的几件事:
1、2009年6月23日,江上舟接替王阳元任中芯国际董事长;2、2009年10月21日,江上舟被选为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新任理事长;3、2009年11月3日,美国加州阿拉米达县地方高等法院周二判定,中芯国际窃取并使用竞争对手台积电商业机密,判令中芯国际向台积电支付超过10亿美元的损害赔偿;4、2009年11月10日,中芯国际董事会宣布张汝京离职,王宁国接任;5、2009年11月10日下午,台积电宣布双方达成合解协议;6、台积电持有中芯国际一成股份,仅次于大唐控股和上海实业,成为后者第三大股东。
显然,此次中芯国际输掉与台积电又一轮官司,只是令张汝京辞职的导火索,张汝京本人言:要为输掉付全责。然而,更有人猜想张的离职是双方合解书中的一个条款,足以说明台积电对张汝京的敌视程度。
基于上述所发生的若干事件,我们似乎可感觉到这背的玄机。
首先,张汝京离职可以给股东继续坚持的希望。上面已经谈过,9年来中芯国际除了大量借款外,在企业运营方面几乎没有太多亮点可言,股东看不到收益何时兑现,加之如今经济危机使得股东希望投资更快获得收益,所以换帅可能是管理层目前惟一能做的事情,“换手如换刀”或许能够满足股东们目前的心理需求。
其次,缓和与台积电的关系,为中芯国际创造好一点的生存空间。我们都知道,除了因为竞争的原因,台积电要处处阻碍中芯国际的发展外,“二张”之间的恩怨情仇也是这几年双方频现法庭的重要原因。如今“老张”看到挑战者“小张”的退出,或许会换一种眼光看待中国芯际。
第三,中芯国际与台积电变敌对为合作。通过最近官司的合解,台积电顺利地拿到了中芯国际的一成股份,成为第三大股东。而这似乎印证了笔者于2005年所做的判断,那时笔者曾在《电子经理世界》杂志上刊载文章——“中芯国际生死未卜”,其中提到了中芯国际的未来,做出了自己的判断:“虽然中芯国际不会倒闭,但是要想渡过难关,必须要付出代价。这个代价是什么呢?就是要以极低的股价把股份转让给国际竞争者,这就意味着中芯国际的股份会被瓜分,股东极大分散从而使得张汝京失去话语权,实现所谓的让中国对其失去“控制权”。”
第四,换一种思路引领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大家都知道,自“18号文件”公布以来,靠投资的拉动,造就了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近十年的繁荣,如今必须依靠创新才能支撑这一产业的进一步扩张与提高竞争国。
如今张汝京的离去与江上舟、王宁国的上位,以及江上舟担任中国半导体协会理事长一事,可以看出中芯国际将会寻求到更多的政府支持,而这种支持将会更加符合市场规律和所谓的市场规则。
总之,这次张汝京的离职与中国芯国际与台积电的彻底合解,将标志着中芯国际将进入新的历程,而此后还会发生若干围绕中芯国际的的事件,而新管理层的任务也绝不轻松,他们的作为将最终决定中芯国际的命运。
本文独家撰写,如需转载,请致电:Tiger@eepw.com.cn获得许可.
*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